免签“回头客”来了!“中国行”持续“圈粉”外国旅客
今年以来,回头客入境游持续恢复和增长,免签随着144小时免签“朋友圈”的中国j9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外国旅客到访中国。行持续圈而这其中,粉外第二次或者带着家人朋友多次前往中国旅行的国旅“回头客”,成为入境游的回头客新增长潜力。
政策持续利好 免签“回头客”来了
来自波兰的免签戈西亚正在上海的邮轮上享受自己今年的中国之旅。
波兰游客 戈西亚:我认为中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中国地方。无论你去哪里,行持续圈无论你去中国的粉外哪个城市,人们都是国旅完全不同的。
在广西阳朔,回头客法国游客卢多维奇告诉记者,免签自己和妻子一年前来中国的中国j9时候,签证还是比较麻烦的,但是现在,情况完全不同了。
法国游客 卢多维奇:我儿子、女儿来中国汇合一起旅行,办签证很简单。拿着护照通关、填表、盖章就好了。
另外一位意大利游客则希望今后能延长免签时间,中国那么大、那么美,免签的6天时间太短了。
意大利游客 玛蒂娜:我决定要待三周,因为中国很大,即使是三周也只能领略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。
前7个月超1700万人次外国人来华
记者了解到,仅广西桂林阳朔县今年1到6月就接待入境游客14.99万人次,同比增长709.69%。
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到7月,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1725.4万人次,同比增长129.9%;签发口岸签证84.6万证次,同比增长182.9%。
外国游客热衷体验“硬核”科技
来中国旅行,除了游览大好河山、品尝各地美食、感受历史人文,还有很多令外国朋友们惊叹的新玩法、新体验。中国高速发展的智慧城市、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,也成为外国游客难以忘怀的新奇经历。
北京八达岭长城近期开通了无人机“送外卖”服务,最快5分钟,来自山下的酸梅汤、雪糕、创可贴等商品就能送到长城上来。
记者来到长城这天小雨淅淅沥沥,在南九城楼的一处无人机送餐点,一位外国游客正在和中国朋友尝试用“外卖”送一把雨伞。
葡萄牙游客 何赛:我订了这把雨伞,这里的外卖真是太神奇了,他们甚至能送到这么远的地方。
而在甘肃敦煌,最新的沉浸式科技,则让外国游客以梦幻般的方式“触碰”历史。在莫高窟和敦煌博物馆,游客可以用近乎微距的视角欣赏壁画、敲响千年前的雷公鼓甚至化身为修复石窟甬道的工匠,亲历边疆的烽火岁月。
武汉光谷空轨等最新科技成流量担当
记者在采访时发现,湖北武汉在国外社交平台的话题度异军突起。不仅是因为黄鹤楼、东湖等人文历史景点,武汉的光谷空轨、无人驾驶汽车等最新科技也成为流量担当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,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出入境的外国旅客达8.28万人次,是去年同期的5.57倍。仅7月以来,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入境外国旅客就达1.03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204.27%。
涉及吃住行多方面 入境游服务持续延伸
今年以来,各地方推出了一系列入境前后,以及酒店住宿、自驾游、门票购买等方面的服务。
各种便利措施让外国游客可以更加“丝滑”地享受“中国行”。
记者在首都国际机场看到,来自卢森堡的游客正在办理驾照,他们准备在北京周边自驾游。因为没有带一寸照片,这位游客需要现场拍照打印。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他们半小时就拿到了中国驾照。
卢森堡游客:上一次来中国是在2020年,因为我们必须去大使馆办手续,所以一开始比现在困难得多,工作量更大。而这一次却非常顺利。
经过仔细的交通规则窗口指导,这位游客和家人开启了中国的自由行之旅。今年以来,深度游、自驾游的外国旅客持续增加,首都机场也及时升级了换领临时驾照的服务。
首都机场分局交通警察支队 周亭竹:换驾照的外国游客同比要增长了20倍。中国的临时驾驶许可,他只可以开租赁的汽车,私家车是不能开的,我们在窗口会提醒到他。
在上海,酒店服务持续深入。部分民宿也开始向外国游客开放,一旦他们入住,民宿主可通过旅业系统自行登记住客信息,属地派出所可以上门协助登记。
外国旅行博主“中国行”视频受欢迎
持续开放的政策和不断优化的服务,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爱上中国。而很多旅行博主边玩边拍的中国行视频,在社交平台上也非常受欢迎。
旅行博主佩琪和杰克夫妇告诉记者,他们拍摄的“中国行”视频,浏览量已经超过300万次。
英国游客 佩琪:我们开始想的是和我们的朋友一起去中国,在那里拍摄一些视频,但我们没想过这会让我们拥有这么多粉丝。
他们告诉记者,来中国旅行的视频里,最受欢迎的是“人”。比如北京胡同里“侃侃而谈”的大爷,上海公园里热情的广场舞大妈。在中国骑行、参加中国人的婚礼、体验夜生活。在外国博主的镜头下,中国的形象立体生动、充满活力。
英国游客 杰克:最近几个月在中国拍摄旅行视频变得非常流行,我们下一次的中国之行中,我们想去黑龙江,继续去打破人们以前对中国的印象。
- ·广东举行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 超5万个岗位等着你
- ·植树添新绿!“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 共建绿美梅州”主题党日活动走进绿轴公园
- ·驾驶员突发高血压,幸亏有他们……
- ·通报!这些,是梅州2023年度“红旗项目”“蜗牛项目”
- ·“40岁4000万”教给学生什么价值观
- ·“一对一”结对共建 “手拉手”共绘绿美!梅州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为乡村增绿添彩
- ·筑牢禁毒“防火墙”!禁毒宣传走进梅州市五洲学校
- ·全国两会·梅州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、五华县红根然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春梅提交4份建议,聚焦这些方面!
- ·拱北海关截获72只外来寄居蟹 提醒切勿违规携带
- ·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在京接受多家外地媒体采访:为发展建言 为梅州代言
- ·梅州进入降雨多发季节 预计于3月底到4月上旬入汛
- ·着戎装,踏征程!今天,250多名梅州好男儿奔赴军营
- ·现场“翻包”!换个角度看这场广东“最强春招会”
- ·助力绿美梅州建设,梅州的协会也行动起来了!
- ·种下“政协林” 植出一片绿!杨朝晖率市政协领导班子参加植树活动
- ·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梅州市老干部(老年)大学举办世界睡眠日义诊宣传活动
- ·重大突破!月壤研究确定月球最古老的撞击遗迹形成于42.5亿年前
- ·筑牢禁毒“防火墙”!禁毒宣传走进梅州市五洲学校
- ·梅州视觉丨草长莺飞满城绿 鱼跃鸟欢遍地美
- ·7个项目签约!2023年度梅州市“鸿雁计划”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与紧缺领军人才项目签约仪式举行
- ·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开钻 预计4月试注运行
- ·共建“读者林”“地质林”!梅州日报社联合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开展植树活动
- ·广州大桥、梅江桥...未来几天,梅城这些桥梁临时封闭!
- ·汕梅全线首个匝道封闭施工!梅南互通出口预计今年10月恢复正常通行
- ·广铁清明假期计划加开旅客列车587列
- ·助力绿美乡村建设!揭博高速掀起植树热潮